設備出現故障或異常時,我們通常會怎么做?
一般情況下,我們馬上停止使用,先予以隔離以防誤用,或加貼停用標簽。而后查找問題,如能自行解決則可,否則的話,聯系儀器廠家工程師維修。維修結束后,若是設備穩定性或功能方面的原因,可進行核查,通過精密度測量、儀器比對、質控樣等方式..儀器修復并正常工作。當核查發現設備不穩定或校準狀態方面的問題時,應采取校準的方式證明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做到這里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很好的結束了。
事實上我們往往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核查儀器故障對以前檢驗檢測結果的影響。
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的4.4.5 故障處理條款規定:
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異常時,檢驗檢測機構應采取相應措施,如停止使用、隔離或加貼停用標簽、標記,直至修復并通過檢定、校準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為止。應核查這些缺陷或偏離對以前檢驗檢測結果的影響。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們查閱一下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查找設備停止和恢復使用的時間及應用此設備進行實驗室活動的樣品、項目、時間等詳細的信息。因此,儀器設備使用記錄充分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就非常重要。否則無法追溯到之前的使用記錄。
其次,追溯故障前的檢測任務,對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例如沒有使用質控樣,加標回收率等質控方式去..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的檢測任務進行追溯,啟動不符合工作管理程序,并基于實驗室建立的風險水平采取措施(包括必要時暫停或重復工作以及扣發報告)。
然后,實施者保存對上述不符合工作和糾正措施過程的相關記錄。
完成上述所有工作,我們的儀器維修任務才算收官。